OTDR光時域反射儀重要性能指標
動態(tài)范圍是OTDR主要性能指標之一,它決定光纖的最大可測量長度。動態(tài)范圍越大,曲線線型越好,可測距離也越長。
OTDR的動態(tài)范圍為初始背向散射電平與噪聲電平的dB差值。背向散射電平初始點是入射光信號的電平值,而噪聲電平為背向散射信號,是不可見信號,當信號的信噪比(S/N)小于一定值時,我們將無法準確地分析這些信號的部分或全部特性,所以動態(tài)范圍越大越好。
增大動態(tài)范圍主要有兩個途徑:增加初始背向散射電平和降低噪聲電平。影響初始背向散射電平的因素是掃描平均時間。多數(shù)OTDR允許用戶選擇注入被測光纖的光脈沖寬度參數(shù),我們可以根據(jù)光脈沖寬度越大,OTDR的動態(tài)范圍越大的原則來改變OTDR的動態(tài)范圍。OTDR向被測的光纖反復發(fā)送脈沖,并將每次掃描的曲線進行平均從而得出結(jié)果曲線,這樣接收器的隨機噪聲應付隨著平均時間的加長而得到抑制,也就是說,平均時間越長,OTDR的動態(tài)范圍就越大,(1)背向散射曲線上起始電平和噪聲均方根電平之差,即信噪比=1;(2)背向散射曲線上起始電平和噪聲峰值電平之差。
盲區(qū):
盲區(qū)又稱死區(qū),是指受菲涅爾反射的影響,在一定的距離范圍內(nèi)OTDR曲線無法反映光纖狀態(tài)的部分。此現(xiàn)象的出現(xiàn)主要是由于光纖鏈路上菲涅爾反射信號使得光電探測器飽和,從而需要一定的恢復時間。盲區(qū)可發(fā)生在OTDR面板前的活結(jié)頭或光纖鏈路中其它有菲涅爾反射的地方。盲區(qū)的大小決定了OTDR的測量精度,所以盲區(qū)越小越好。盲區(qū)會隨著脈沖寬度的增加而增大,增加脈沖寬度雖然增加了測量長度,但也增加了測量盲區(qū),所以,我們在測試光纖時,對OTDR的光纖附件和相鄰事件點的測量要使用窄脈沖,而對光纖遠端進行測量時要使用寬脈沖。脈寬超短盲區(qū)越小,但短脈沖同時又減小了動態(tài)范圍,因此要在盲區(qū)和動態(tài)范圍之間折衷選擇脈寬。
分辨率:
OTDR 有四種主要分辨率指標:取樣分辨率、顯示分辨率(又叫讀出分辨率)、事件分辨率和距離分辨率。
取樣分辨率是兩取樣點之間最小距離,此指標決定了OTDR定位事件的能力。取樣分辨率與脈寬和距離范圍大小的選取有關(guān)。顯示分辨率是儀器可顯示的最小值。
OTDR通過微處理系統(tǒng)將每個取樣間隔細分,使光標可在取樣間隔內(nèi)移動,光標移動的最短距離為水平顯示分辨率、所顯示的最小衰減量垂直顯示分辨率。
事件分辨率是指 OTDR對被測鏈路中事件點的分辨門限,也就是事件域值(探測閾),OTDR把小于這個閾值的事件變化當作曲線中斜率均勻變化點來處理。事件分辨率由光電二極管的分辨閾決定,根據(jù)兩接近的功率電平,指定可被測量的最小衰減。
距離分辨率指儀器所能分辨的兩個相鄰事件點間的最短距離,此指標類似與事件盲區(qū),與脈寬、折射率參數(shù)有關(guān)。
精度:
精度是OTDR的測量值與參考值的接近程度,包括衰減精度和距離精度。衰減精度主要是由光電二極管的線性度決定的,目前大多數(shù)OTDR的線性度可達0.02dB/dB。距離精度依賴于折射率誤差、時基誤差(10-4~10-5范圍內(nèi)變動)以及取樣分辨率,在不考慮折射率誤差時,距離精度可用下式表達〔1〕:距離精度=±1m±5×10-5×距離±取樣分辨率
- 上一篇:光纖連接器檢查和清潔 2021/4/27
- 下一篇:OTDR光時域反射儀充電故障處理 2021/4/26